2017年11月18日下午,日本东北大学博士玉冈敦和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哲学学院讲师盛福刚博士在bat365官网5028会议室先后做了题为《战前〈共产党宣言〉在日普及史之概略——以幸德、堺译本为中心》和《盛福刚〈资本论〉在东亚的早期传播——以陈启修译本、郭大力+王亚南译本为例》的两场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发展计划“日本近代文学与战争关系研究”团队于今年主办的第11期讲座,由团队负责人李圣杰副教授主持,相关团队成员、日文系部分师生,以及嘉宾清华大学仓重拓讲师聆听了报告。自建立学术工作坊制度以来,团队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主讲人由团队常驻成员和受邀而来的本领域知名学者轮流担任。
玉冈敦博士首先概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以及在日本翻译、传播的情况。接下来选取日译本三大流派之一的幸德秋水、堺利彦译本为中心,对战前《共产党宣言》的在日普及史进行了说明。玉冈博士简要介绍了幸德秋水、堺利彦两位著名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以及对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影响巨大的“大逆事件”,分析了该译本的术语特征与语体风格,叙述了该译本的历次刊载与修改情况,以及被禁止发行的波折。然后,对另外两个主要流派——河上肇、栉田民藏译本和政府及国家机关译本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某些段落为例将三个流派的风格做了比照。最后,针对“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经典语句,详细对比了十多种流派及版次的日译文,展示了译文风格的变迁。
盛福刚老师在“《资本论》在东亚的早期传播”研究中,着重选取了在中日两国的传播历程为对象。在讲座中,先概述了战前《资本论》在中日两国的翻译与传播情况。接下来,对《资本论》最早的中译本——陈启修译本进行了评析。通过译著中的术语、人名及插入注释与日译本的比照,揭示了该译本中来自河上肇、宫川实的日译本的大量借鉴成分。在陈启修以降的诸译本中,重点介绍了郭大力、王亚南的译本。讲述了二人在翻译过程中的分工,并结合王亚南的赴日留学经历,说明了王亚南引入日译本术语的贡献。然后,通过归纳建国后的中译本诸版次中术语的重新制定,展现了一个逐步去日本化的过程。最后,通过20世纪上半叶中日两国的《资本论》出版量走势对比,展现出一个规律:中国的每次出版高峰都稍稍滞后于日本,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资本论》的早期传播过程中中译本对日译本的借鉴。
讲座结束后,团队负责人李圣杰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两位老师表示了衷心感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聂长顺教授、日文系夏晶副教授做了专业点评,日文系章剑副教授、历史学院王萌副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杨婵老师也提出了问题并与两位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然后,经学术团队成员一致通过,将本系列学术活动正式命名为“珞珈日本学青年学术论坛”。最后,由主持人李圣杰副教授宣布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极大地开阔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学术思路和视野,起到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日文系17级研究生张重瓒供稿)